矿区资源开采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但长期的无序、野蛮开采,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。矿区废渣堆积成的渣山不但污染环境、浪费土地,还存在物理结构较不稳定,易造成垮塌、泥石流等危险,是矿区生态治理的重要课题。 昔日的矿区渣山经过改造,慢慢变绿,复绿植物的选择很重要,植物要以乡土植物为主,其次有较强适应性和抗逆性的外来速生植物。 矿区渣山复绿技术: 1、生态植草袋(生态袋) 渣山1~2层位于底部,坡度45°左右。应用生态植草袋,对边坡塌方、土壤流失具有很大的预防和稳定作用,可成为高稳定自然边坡。施工前,先整平原有土壤,并覆100毫米厚的种植土,在每层坡上按坡高等距离固定2排直径为22毫米的螺纹钢,坡下设挡土梁,防止因重力作用发生山体滑坡;在无纺布袋内装种植土、摆袋、挖孔、点播草籽。 2、蒙草抗旱生态包 渣山中部的 3 ~ 12 层坡面高且坡度大,机械施工难度较大。应用施工简便、速度快、绿化效果好的蒙草抗旱生态包技术,能快速实现景观效果。施工前,先对原有坡面进行清理,并覆盖50毫米厚的土壤,将土壤、包衣种子、保水剂等混合后包成小包,在坡面每 250毫米挖直径为40毫米的槽,然后播种,播后覆盖草帘,并用“U”形钉固定,铺设铅丝网,然后用木桩固定,起到防风蚀、雨水冲刷和固定坡面土壤的作用。 3、喷播技术 渣山**层整体地貌较平整,有盘山路,可供大型机械通行。应用客土喷播技术,施工前,先对原有坡面进行清理,铺设镀锌金属网,并用螺纹钢固定,用特制喷射机将客土基质(绿化基材、土壤改良材料)、黏合材料、肥料、混合草种、保水剂喷射到坡面上,与金属网、坡面紧密结合,形成可供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层,同时起到稳固表层土壤的作用,后覆盖草帘。